颜值经济之外,还得靠自研
2021年股价曾风光一时的昊海生科,近日曝出较负面的新闻。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的蒋伟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内幕交易,决定对其立案。
公司在公告中披露,本次事项系对蒋伟先生个人的调查,其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该事项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据万得,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蒋伟持有昊海生科6652.8万股股份,持股比例28.53%,为昊海生科控股股东、实控人之一。公司另一实控人为游捷,持有该公司4032.00万股股份,持股比例17.16%。值得指出的是,蒋伟、游捷为夫妇。
昊海生科当前在香港主板和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是国内生物医药领域首家如此两地上市的企业,行业内实力可见一斑。
昊海生科股价今日(5月8日)开盘一度下跌4.81%,随后收复了一定的“失地”,收跌1.71%。
除了实控人之一蒋伟收到《立案告知书》以外,对于昊海生科来说,其最新的业绩表现也不如意。
一季度业绩双降
据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显示,其收入实现6.19亿元,同比下滑4.25%,归母净利润为0.90亿元,同比下滑7.4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下滑7.08%。
很多人对昊海生科的印象停留在医美龙头企业,其实其属于生物医用材料行业,主要收入除了医美产品以外,还有眼科和骨科产品的生产和销售。2024年上述三大产品线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大约为44%、32%以及17%。
其中对公司整体毛利率支撑最大的是医美产品,眼科以及骨科产品受限于新一轮的国家或省级集采实施,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幅度较大。
在医美赛道,公司的主要大类产品是玻尿酸(2024年营收占医美营收比重中约62%)、人表皮生长因子(2024年营收占医美营收比重中约16%)以及射频及激光设备(2024年营收占医美营收比重中约22%)。
这三大类产品全部都是医美行业的重要产品,可见公司毛利率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美赛道的整体发展。
医美赛道被誉为“颜值经济”是近年来资本市场的热点赛道之一。根据研究机构沙利文,2017-2021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从993亿元增长到189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5%,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美容市场。
另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艾尔建和德勤管理咨询联合发布的 《中国医美行业 2024 年度洞悉报告》,中国医美市场从需求者金额端在2024年有望继续实现约10%的增长,且未来四年预计增速保持10~15%左右,发展可期。
公司去年在上述三大医美产品线的营收并不均衡,玻尿酸和人表皮生长因子营收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约23%以及约11%),但射频及激光设备产品营收却同比下降约7%。
主要原因在于国家药监局对射频治疗设备产品的监管类别进行了调整,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企业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相关设备。这导致公司产品线中涉及非医用的射频设备销售受阻。
公司眼科产品主要涵盖白内障手术产品线以及近视防控与屈光矫正产品线,2024年的眼科产品营收下降7.6%,主要原因是涉及白内障手术的人工晶状体和眼科粘弹剂业绩双位数下降。主要原因是带量采购(集采)的中选价格的大幅下降。
2024年公司骨科产品营收同比下降约4%。主要原因是玻璃酸钠注射液在浙江等地的省级带量采购进入执行阶段,导致产品销售价格有所下降。
公司一季报中未披露上述具体产品的营收增减明细,但从监管政策惯性和销售表现惯性等合理推测出发,依然可以推断导致公司一季度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依旧可能是上述提到的射频及激光设备产品、眼科产品以及玻璃酸钠注射液产品的销售下滑所致。
除了主营收入下降以外,一季度公司在费用成本控制能力方面也有所降低。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率为31.34%,同比提升了0.5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14.22%,同比提升了1.52个百分点。然而,研发费用率的7.75%却同比下降了2.31个百分点。
对于医美产品以及医疗器械来说,技术研发永远是最关键的可持续发展源泉。从2024年年报中看,公司确实非常重视研发,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为2.39亿元,同比增长8.56%,占营收比重为8.86%,比上年增加0.57个百分点。
然而到了今年一季度末,公司研发费用却同比大幅降低约25.4%。如果研发投入持续下降,对公司远期的技术储备和长远的可持续增长势必是不利的。
历史上,昊海曾经两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并在2024年获认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当前公司的在研项目中也不乏眼科和骨科产品领域的亮点。
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研项目总额大约5.1亿元,其中不乏疏水模注散光矫正非球面人工晶状体(预装+非预装)、亲水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以及LBM801骨关节腔注射液等国际领先的研发项目。
如果可以坚持研发投入和重视自研技术的战略方针,未来的收获潜力还是可期的。
除了主营业务下降对归母净利润直接影响以外,今年一季度公司资产减值损失约659.4万元,上升幅度也比较显著。这可能与存货跌价准备的增加有关。
尾声
本次涉及公司实控人之一蒋伟的事件,按照公司披露“ 系对蒋伟个人的调查,其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该事项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对其业务是否有实质影响,还需等待后续发展。
综合来看,今年一季度公司业绩下滑还是很可能与监管调整以及集采等因素相关,而公司能够穿越这些困难的有力武器,则是在眼科、骨科产品的研发上是否有新的突破,从而转化到新产品的销售业绩上。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