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安地方网!

今天是 2023年06月02日 星期五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水文监测显示“中华水塔”水源涵养能力在增强

青海省是黄河、长江及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江河源头”之称。在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之际,记者走访青海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了解到,作为“中华水塔”,青海省多年平均出境水量呈现递增趋势,同时,水源涵养能力在增强。

据青海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主任李其江介绍,青海省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629.3亿立方米。监测数据显示,自有监测记录以来,青海省多年平均出境水量呈现出递增趋势。1956—2000年,青海省年均出境水量为596亿立方米;2001—2021年,年均出境水量为660.16亿立方米;而2005—2021年年均出境水量为686.08亿立方米。

作为源头和上游地区,青海省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的变化,必将通过河道传输、转移到下游,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影响巨大。这些都凸显了青海作为“中华水塔”的重要性和所负有的“源头责任”。

通过一系列水文要素的监测数据反映出,一是各流域水量的年内分配趋于均匀,二是各流域枯季径流占全年径流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青海省属于干旱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产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过去,河川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现在与过去对比,有趋向均匀的趋势。

流域生态系统对降水有一个分配过程:一部分产生地表径流,汇集到河道,速度很快;一部分通过土壤下渗、排泄,体现出对水量的调节作用;一部分水继续下渗到地下排水层,通过地下水的运动,再排泄到河道里,这个过程相对会更长。降水多的时候,流域可以蓄积部分降水;降水少的时候,这些蓄积的水通过土壤、地下径流排泄到河道里。

上述两个指标的趋势性变化,反映了流域降水下渗到土壤、含水层的水在增加,然后缓慢释放。反映出流域蓄水能力和调节水量的能力在增强,说明流域生态环境在变好,“中华水塔”的水源涵养能力在增强。充分彰显了近年来我国在江河源头地区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成效。

(总台记者 马志原)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西安地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叶昊鸣)“五一”假期临近。记者27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今年“五一”假期,七座以下(含七座)小型客车通行收费公路继续施行免收通行费政策,具体免费时段为4月29日0时至5月3日24时。在当日举行的交通运输部例行新闻发[全文]
    2023-04-28 02:01
  • “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向中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五十周年纪念暨宣传周主场活动致[全文]
    2023-04-27 02:01
  • 津云新闻讯:为深入挖掘全市科教资源,瞄准天开园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务资源集聚区的功能定位,在天开高教科创园(以下简称“天开园”)即将开园之际,记者采访到即将入驻天开园的科技服务机构,他们将在天开园搭建的资源共享平台上,发挥[全文]
    2023-04-24 02:00
  •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3月份CPI同比增长0.7%,低于市场预期的1%,较上月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核心CPI同比增长0.7%,连续12个月小于或等于1%;PPI同比下降2.5%,环比持平,低于市场预期的下降2.3%,跌幅连续三个[全文]
    2023-04-24 02:00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3 by 西安地方网 shx.affnews.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